柴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方的治病原理
TUhjnbcbe - 2025/4/3 1:12: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328/n9vcied.html

《黄帝阴符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地球上的生命生存主要依靠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所提供的热辐射能。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生物质能等皆来源于太阳。

经方扶阳派将这种生命的能量称之为阳气,即生命力。疾病则是生命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无序化。无论是治疗外感发热还是内伤杂病,经方扶阳法都是立足在恢复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面上,在治疗上不断的调整能量代谢,使不足的补充上来,祛除引起能量过度消耗的因素,从而恢复机体的自愈之机,即扶阳气,助气化。太阴脾土是人体摄取运化能量之本,故经方扶阳法尤其注重保胃气,这一点贯穿六经辨治始终。

阳气,可以为生命活动的化学反应供能,保证个体的生存,并且维持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繁衍。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社交等需要人类有共同的精神、意志、情绪、情感之间的表达和交流也是耗能的过程,亦需要阳气作为支撑。所以,扶阳法认为身体及心理上的疾患都可以从调节能量代谢入手,这一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从生理学可以这样理解阳气在机体的运转。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可以在小肠中吸收,还有一部分经过大肠的肠道菌群处理,也可以产生一些营养物质,被吸收。其中主要储能物质脂肪、糖类、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进一步相互转化,被运到全身,这些物质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生氧化反应,即产生能量。这些能量不仅支持八大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也是机体战胜疾病的必要保障。

当机体整体能量不足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也会受到削减,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容易染病。比如,发生风湿免疫性疾病时,当我们将目光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上转移出来,考虑通过经方恢复自身正常的激素分泌水平及逐步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时,治疗手段会更加丰富。在相当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上我们看到,采用扶助阳气之法为本,辨证联合应用补肝肾、活血化瘀、清利郁热、祛风除湿、软坚散结等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抗炎药的减量。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治疗外感病、内伤病还是情志病,扶助阳气,即调节能量代谢是经方治疗疾病的重要的原理之一。

01调整机体能量代谢及分布

经方调整能量代谢有增强与降低两条途径,可适时而用。而调整能量分布,是经方治病的又一原理。

解表者,先强胃气,以桂枝法增强表部能量之供应以解表散邪。从桂枝汤法我们得知,解表的本质,即为胃气转化成营气再到体表转化为卫气的过程。温里者,以增强里部之能量代谢以促进气血之生化。三焦之病各有阳气不足之证,包括上中下三焦之阳,如桂枝、人参、扶上焦之阳,干姜、川椒、砂仁扶中焦之阳,天雄、附子、硫磺扶下焦之阳。如遇阴虚者,可滋阴以抑阳,如生脉散、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病位不仅可从表里辨,必要时需从三焦辨。亦可以说,调整机体能量分布是调整能量代谢之法的延伸。

02固护胃气以提高抗病与自愈能力

保胃气是开启机体抗病及自愈机能的源头,经方扶阳法以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底方,化裁出枝繁叶茂的经方体系。炙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最初级的细胞功能低下状态,是改善胃肠功能的基本组合,也是强壮机体的基本配伍,此三药合用,在补充营养物质的同时,能轻度振奋全身细胞机能。对于三阳病,通过生姜挥发油刺激的作用配合炙甘草、大枣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可令能量从里向半表半里直至表部转化。太阳病中风表虚证即是在炙甘草、生姜、大枣为底方的基础上加桂枝、白芍改善动静脉循环以起到治疗中风表虚证的目的;少阳证为在此基础上加党参固护太阴,加柴胡等和解少阳。对于三阴病,太阴病主方用理中汤温中补虚;少阴病主方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厥阴病主方为乌梅丸,用人参、干姜、川椒等,这些都是在炙甘草、生姜、大枣的基础上化裁,功用层层递进以温化陈寒崮冷,恢复阳气,振奋身体机能。对于阳明病,则需要采取降低能量代谢以防止透支的办法,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经方扶阳法常用麦门冬汤降肺气以补肾气、天雄散温潜、风引汤降低晚期肿瘤的能量消耗等,都是用降低过度能量消耗的办法保存阳气,留住生命力。

对于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来讲,固护胃气之法起于炙甘草、生姜、大枣但不限于此,如理中汤加减变化。若寸脉沉弱,加桂枝,成桂枝人参汤,通心阳以暖脾阳;若尺脉沉弱,加附子,补元阳以暖中焦;右手关脉至尺脉皆沉若者,虚寒也,乃以大建中汤温之;左手关脉沉弦者,吴茱萸汤暖肝阳以疏脾土,袪久寒。若是虚证,乃以诸建中汤为方,如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乃至后世资生汤等。若是中焦气滞者,又有橘枳姜汤、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若是寒热错杂者,又有泻心汤诸方及黄连黄芩干姜甘草人参汤以治之。湿浊重者,有平胃散行气化湿;化生湿热者,可加清热化湿、芳香化湿药;寒化者,乃以术附汤温化寒湿。火不生土以至于脾胃虚寒者,可补火生土,暖肾阳以温脾土,甚或用风药改善循环从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抑或用加活血药(莪术、鸡血藤等)改善小肠绒毛下血循环,促进消化吸收机能恢复。若消化道津液不足,用桂枝加天花粉汤做底方生津液。以上诸法皆是为恢复气血生化之机,开启抗病及自愈机能。因为太阴是能量运化之源,故经方扶阳法在任何疾病的治疗中都注重太阴运化功能的恢复,此乃愈病之先机。

03祛除影响能量代谢的病邪因素

经方治病的第三条重要的原理,即祛除影响调整能量代谢的病邪因素,即六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可因阳气不足而产生,形成后亦可造成阳气运行的障碍。如果阳气绝对不足,邪气不被彰显出来,即为阴证;如果阳气充足,邪气表现比较突出,即为阳证;介于两者之间的,即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经方扶阳法认为,病理代谢产物范畴内的局部郁热、水湿、痰饮、瘀血等是作为一个模块式的存在,治疗时可以合用六经之方。比如“桃核承气汤”“祛瘀血汤”一类的方剂,就像一个模块,可以根据临床遇到的实际情况,镶嵌到治疗六经病的主方当中去。又如,在经方体系里,全身广泛的发热一般使用知母、石膏治疗;身体局部发热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消除局部炎症。祛除影响调整能量代谢的病邪因素,有助于恢复机体的能量代谢,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调整机体能量代谢及分布、顾护胃气、祛除影响调整能量代谢的病邪因素,是经方治病的主要原理。我们以能量代谢的角度切入来理解经方治病原理,旨在理解阳气对于恢复机体的抗病能力及自愈机能的重要性,也可帮助理解为何历代医家评价“经方能治大病、治难病”。(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医院赵杰)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的治病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