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三届青年作家杯参赛作品可爱的中医文杨
TUhjnbcbe - 2025/2/21 17:40:00

可爱的中医

文/杨红英

一提起中医,首先想到的词语便是“年老”,最好像张仲景或者李时珍那样留着长长的胡须,似乎胡须才能蕴藏无限的智慧。接着就是“世家”,若干的药名药方不是一般人靠下苦功夫便能记住的,那需要童子功,需要耳濡目染,需要时间浸润。最后还会与“和蔼”“严谨”“刻板”联系起来。“和蔼”是把来自于天南海北来自于山中地下来自于动物植物的各种毫不相干的药物经过长期配伍融合后修炼出的心性。“严谨”是表里虚实寒热的辨证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症判断病之阴阳后形成的。把脉,辨证,沉思,融会后,在对病症病候病人专注严密后,处理起他人他事也一板一眼,不免陷入刻板状态。

一番猜测越写越有劲儿,好似中医都是画上的,过去的。唯有钉在墙上的,传说中的才算良医,才算真正的中医。殊不知,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八万的川南小镇,有一个特别的中医。他不年老,不出身医学世家,没留胡须,也没有童子功。他从医时间,短短五年。这在一般行业,只能算新手,在中医里当然就是一嫩毛头。恰恰就是这个嫩毛头,这个“四无”人员,医院办公室,在一张猪肝色的木桌子上,用他自备的舒适的脉枕,创造了治愈肝硬化晚期病人的成功,建立了一年门诊人数达余人次的记录。余人次的病人中当然不只是我们镇西人,还有威远人,自贡人,成都人,重庆人。甚至,湖南人也差点成为其中一员,只是因为路途太远最终未能加入。

我这个病号,当然是其中一员。四年前,去医院找熟知的主治医师看病,医院新引进的人才。她说:“他叫廖冉,虽然年轻,但是一有空就爱看书,很得行。”小镇上喜欢读书的人寥寥无几,人们当然推崇读书的人。我也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自然亲近读书人。所以就信了她的话,去找他。

果然,他在看一本书,见我去,便把书放下,把脉枕从抽屉里拿出来。举手投足不算娴熟,略微有点紧张。我很理解作为新手的他,没有产生半点怀疑,但是我不善言辞,不会很好地调和气氛,只说了说病情。还好,一边把脉一边聊病情,很快他就镇定了,说话也十分自然。最后,处方之前他把诊断结果告诉我,说是“肝郁化火”。我一下子像被雷击中一般震惊,当然不是被我的病情,而是被这个年轻医会把中医专业术语告诉病人的举动。接着,他还把对病理的分析详细地说给我这个病人听,让我在惊讶中仿佛接受了一次科普。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故弄玄虚,但是我想表明的是在我接触的医生中,这样做的虽不能算第一个,但跟一个并不是熟人的病人解释如此明白的的确是破天荒的唯一。众所周知,在向钱看的指引下,好些医生连药方都不给,甚至病人问病因他也懒得说,搪塞了之的还算态度好。有的干脆斥责两句了事。

有了对病情病理的了解后,我联系到班主任工作中的不顺畅,给他说了一二。他笑着说:“你不要急嘛!”这本是一句平常的话,但是此时此刻,由一个医生告诉一个病人,话语的分量急剧增强,我感觉自己就像初见阳光一样,心里的阴霾顿时消散了很多。后来,在两副中药的调理下,一个来月不见好转的病好了,几个月来郁闷的心情也舒畅不少。

后来,当儿子长痘痘了,咳嗽了,感冒了,我也带去找他,便看到找他的人一次比一次多。不过,主要都是背着背篼拿着口袋的农村老人:有的病了很久,说话不利索;有的嗓门很大,说话像吵架;有的匆匆忙忙,诉说病情也不耐烦。儿子要读书,往往利用大课间时间拿药,我更加着急。这时,廖老师就主动把情况告诉他们。他的语气温和,言语客气,使得老人们说着“要得要得,娃娃读书重要,我们不慌”后便非常乐意地让我们插队了。我想,这自然是书香浸染,脾性修养到家的人才能说出的话。

一次次的接触,自然而然建立起信任感。在去菲律宾支教之前,我十分担心自己的体质无法适应热带的气候,便专门去咨询廖老师。我问他需要带什么药,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他举起手中的笔略微思索了一下,说:“我也没去过菲律宾,但是我国广东的气候应该和那边差不多,考虑比较多的还是暑湿。你就带藿香正气液,抗病毒冲剂,小柴胡颗粒吧,另外加一点风油精之类防蚊虫叮咬的药物。至于饮食就多煲汤来喝,多喝水,吃清淡一点,应该没问题。”一席话指明了气候的症状,十分具体地把我担心的问题解决,让我不安稳的心看到了清晰的着陆点。

我十分感谢他,想把他当作朋友来交往,便要了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届青年作家杯参赛作品可爱的中医文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