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老师门诊遇到好几个失眠的病人,治疗上也颇具成效,在此稍作分享。
其中一个病人的症状除了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外,还有胸胁部胀闷不适,特别是到了月经期前后更加明显,平素还总觉得有些口干口苦,舌苔也是稍显黄厚。
这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少阳湿热证:少阳被郁则引肝胆火旺,故常见口干口苦、脉弦滑、舌苔黄腻;经气被阻所以往往都有胁肋的胀闷不舒。且少阳为半表半里的枢机,内外之气不通达则容易造成痰热水饮在身体的凝滞,进一步闭阻身体气机,造成心神逆乱不安,烦躁失眠。
上一期文章曾说到过小柴胡汤在和解少阳方面效果极好,所以针对这个患者,老师开的是在小柴胡汤上加减而成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再给予调神定志的针法和艾灸。一周来两次,如今半个月入睡也明显安稳许多。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体方药为:柴胡15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大黄3克煅牡蛎10克煅龙骨10克、大枣六枚、生姜三片。此方源于《伤寒论》,原文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如果前面的文章都仔细看过的朋友,肯定能想起另一个治疗胸中烦闷、难以入眠的栀子豉汤。但与此不同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力度更重,毕竟连心神动荡不安引起的谵语(即暴躁易怒甚至胡言乱语)都是其适应症。同时由于少阳热郁水饮而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疲重感,更难以入眠。
因此除了小柴胡汤外加入桂枝、茯苓这对经典的气化水湿的药对畅通身体气机,还加入重镇安神的龙骨与牡蛎,帮助因湿热痰扰而躁动不安的心神宁静下来。
另外,因为方中还用了少量大黄,所以病人反映喝完药会有少许拉肚子,且又臭又不成型,这当然是因为让湿邪通过大便排出的缘故。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导致失眠的病因繁多,不同的成因需要用到的方药也不尽相同,后续也会将其他类型的失眠用方陆续分享出来,如果想要尝试方药的朋友千万别忘了看清文中的症状和分析,对症用药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