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伤寒论38条,效如桴鼓的小柴胡汤,老许话
TUhjnbcbe - 2024/12/29 19:20:00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38,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的自然病程是六七日,已经过了十天,疾病有三种转归:第一是自愈;第二种是转到下一经;第三种是疾病还在太阳经。

如果脉象浮细,一天总想躺着睡觉,没有其他症状的,属于第一种,这是表证已经解除的征象。脉浮说明病邪没有入里;脉细说明人体营血亏虚;嗜卧,一方面说明阳气亏虚,另一方面也说明患者已无所苦,这些是阴阳两虚的表现。人体感受外邪,需要调动正气与邪气抗争,正邪交争必然会损伤人体正气。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患者注意休息和用饮食调理即可。

柴胡

如果出现胸胁满闷疼痛的,是病邪入里,属于第二种,用小柴胡汤治疗。历代医家都认为胸满肋痛属于少阳病,但是仲景对少阳病的定义是: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不包括胸胁苦满或胸满肋痛。历代医家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治疗胸满肋痛用小柴胡汤,而小柴胡汤是仲景治疗少阳病的唯一方剂。历代医家关于少阳病的说法也有争议,一种认为少阳主半表半里,少阳病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另一种认为少阳为枢,少阳病是枢机不利,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关于仲景的六经辨证到底应该怎么认识,我们还是等学习完整本《伤寒论》后再做讨论吧。

如果仅见脉浮,而脉不细,也不嗜卧的,说明人体正气不虚,表邪也未去,仍是太阳病,属于第三种,用麻黄汤治疗。

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满肋痛,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小柴胡汤被称为和解剂,我们看看小柴胡汤的配伍。由于历代本草对药物功效的记载有很大差别,《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与《伤寒论》最近,我们还是看看《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吧。

黄芩

方中柴胡苦平,能够透邪达表,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半表之邪得以疏散。《神农本草经》柴胡: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方中柴胡用了半斤,折合成现代剂量,每次治疗量约为40多克,现代研究表明柴胡重用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神农本草经》黄芩: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调节人体气机的出入,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黄芩

生姜、炙甘草、大枣,是仲景补充人体正气的标配,加上人参,扶正力量更强。表邪入里,说明人体卫气不能抗邪于表,人体正气比太阳中风证更加不足,这应该是仲景加人参的逻辑。

半夏是一味降逆、止呕、化痰,消痞散结的良药。《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寒热之在肺胃间者。心下坚,下气,辛能开肺降逆。咽喉肿痛,头眩,开降上焦之火。胸胀,咳逆,肠鸣,气降则通和,故能愈诸疾。止汗。涩敛肺气。从本经的记载来看,半夏不仅作用于胃,还作用于肺,可以消除肺胃之间寒热,不仅可以止呕,对消除胸满也有作用。此处的寒热,是个文言文里的偏义复词,主要指热。由此可见,很多人认为半夏药性偏热,是个误解。胃气以降胃顺。生姜配伍半夏,是仲景和胃降逆的标配。

从方中配伍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具有扶正、清热、降逆止呕、行气止痛,化痰等诸多功效,可以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一个临床应用很广的方剂。这一条只是使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以后的条文中,我们还可以多次看到小柴胡汤的使用。有关小柴胡汤的应用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以后的条文,逐步加深认识。

在我学习中医初期,患过一次感冒。第一天感觉身体不适,吃了感冒药无效。第二天没去上班,自己在家里又先后吃了风寒感冒颗粒、银翘解毒片、感冒软胶囊等几种感冒药,还是无效,体温一直是38.5度左右。这种情况以前我是很少遇到的,以我当时的认知,感冒无外乎风寒、风热两种,怎么会两种感冒药吃了都无效?

中午我感觉有点恶心,没有食欲,午饭也没吃。下午我发现自己忽冷忽热,这时我忽然意识到:心烦喜呕,往来寒热,不正是小柴胡汤证吗?傍晚时分,我爱人打电话问我病情怎么样了,我说病还没好,让她回家时给我买盒小柴胡颗粒。晚饭前,我冲服了一袋小柴胡颗粒,不久就感觉身体的不适感明显消失,体温降到了37.8度,晚饭时,食欲也甚好。睡觉前我又冲服了一袋,第二天早晨完全康复。

这件事,加深了我对小柴胡汤以及我对中医的认识。中医辨证准确,方药用之得当,真是效如桴鼓!

老许话伤寒,持续更新中,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38条,效如桴鼓的小柴胡汤,老许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