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采摘十分重要,和中药材的质量密切相关,在其中大部分中药材的收获期、采摘后贮藏方式等是保障中药材质量的核心技术。有句古话“"元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掉了当柴窑"”,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了牢牢把握中药材收获期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根茎类中药材是秋冬季采摘,这时根或地下茎内含相关成分比较高。但还是有除外,例如湖北贝母花就需要在夏天采摘,白芷能够一年两收。还有一些花类中药材在含苞欲放时采摘,如金银花茶;在花绽放时采摘,如黄菊花等。10-11月份是我国黄连、黄连、沙参、川芎、白术茯苓、白前、重楼等中药材采摘的关键期,大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搞好采摘有关工作:
(1)关心采摘期内天气状况,尽量保持大晴天,避免一些农民欠缺生产加工、晾晒场地,由于阴雨绵绵气温,造成中药材质变。
(2)建好药材加工车间,有完备的晾晒场地及自然通风除湿机厂家,尽量保持采摘后快速进行原产地粗加工。
(3)牢牢把握市场信息,根据需求采摘。将采摘的药材尽早售出是栽种的最终目的。规模大的种植基地,要定期关心四大药市的市场信息,立即连接行业企业,依照实际需要采摘,尽量不要导致中药材采摘消耗。
(4)留意采摘方法,提高中药材增加值。一部分中药材可以直接把它无性生殖原材料除去做种,提升营销渠道和经济效益。比如黄连的顶芽或是沙参的子芽,采摘前先将这个部位除掉,做为繁育材料销售,提升销售额。此外比如黄连采收,现阶段黄连采收完一般会把须根丢掉,现在发现黄连的须根中黄酮含量高,可用作中兽药的研发,因此在采摘全过程应注意有关中药材非药用价值位置的开发利用。
(5)加强采摘全过程标准化实际操作。现阶段湖北省有关单位建立了黄连、白芷、艾、贝母花、北柴胡、七叶一枝花、白及等各种中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大多数涉及到有关中药材的采摘规定,我们可以在标准网或是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其标准的制定企业咨询一下。
(6)搞好采摘后有关工作。采摘进行后立即消除地面上病枯枝,采摘废料,将土壤翻地,搞好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