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学期开学有这3个特质的家庭,孩子会越来
TUhjnbcbe - 2024/10/9 8:45:00

新学期开学,“神兽归笼”,但与之而来的学习问题又要开始困扰家长和孩子们了:

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

学习不好,骂他还不停,太气人了!

“孩子不爱学习背后隐藏着什么?”。

绝大多数父母在看到孩子不好学习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该怎么办,但却从没有去想过“为什么”,也就是说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一看到孩子学习不好,就去想怎么办,就好像是看到孩子发烧了,急慌慌地只想让医生赶紧开药,但却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积食发烧了,而你去给她喝治风寒感冒的柴胡口服液。烧能退吗?发烧其实一个症状,是身体生病所带来的一种“现象”、一个“结果”,而并不是病因在。一个孩子不爱学习同样也是一个“现象”,一个“结果”,要想改变这个现象、这个结果,那首要的自然是先找到原因。

避开对学习的“认知”大坑,才有可能真正改变

但在找原因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普通人对学习的“认知”上的一个大坑。那就是很多人认为学习是枯燥的,是痛苦的,是需要教的,是要被逼的。真的吗?我当然不否认,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些让我们烦躁痛苦的时候,但如果想起学习,你只有这样的感受,那我只能很同情的告诉你——其实你也不爱学习。

我们之所以对学习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我们的目光还是太狭隘,把学习局限于校内知识。但其实人一出生就在学习,小的时候学习爬,学习走路,学习吃饭,长大的时候学习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再说个颠覆大家认知的观点——其实玩游戏也是学习。

不是吗?那好,请你去找孩子,问问他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找一款他喜欢而你又从来没有玩过的,然后跟他直接PK一场。看看你能赢不?很显然,如果你不去自己研究,不去问孩子,不花上那么点时间,估计赢孩子不太可能。因为你要学习游戏里的规则、逻辑等等。所以,在我眼里凡是游戏玩的好孩子,那学习能力一定是杠杠的。如果你的孩子游戏玩的还不错,恭喜你,你不用为你的孩子学习能力、自学能力担心了。学习不是简单的指背诵收获多少知识,真正的学习除了获得新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思维的锻炼。

正是因为我们目光太狭窄,所以徒增了很多烦恼。当孩子学习不好,对学习厌烦的时候,我们除了训斥劝导,可能还会去找辅导班,及价格价格昂贵的一对一,企图让孩子更好的学习。但却不知道,很多孩子不爱不是因为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态度的问题。即“内因”,即孩子不爱学习背后隐藏的东西。

想想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而且学的特别快?无他,喜欢!兴趣就是学习最好的原动力。你一定会想,如果孩子能够把探索游戏的劲放到学习上,那该多好啊!

此时,你是否明白,当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的背后,隐藏的第一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没兴趣!!!

如果我问你:“孩子为什么对学习没兴趣?”,也许你会说:“学习那么枯燥,当然没兴趣了!”真的吗?大家知道,中学和小学的知识量比那是翻了一倍不止,光科目就从小学的语数外科学4门,直接变成了初一7门、初二8门、初三9门。

我记得,有一次周末从学校接妞回家,上初中的孩子跟我说:“妈妈,我现在对《道德与法制》《历史》《地理》都挺感兴趣的,因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说我特别喜欢看《道德与法制》的故事。”不仅如此,她还会就书里的故事,再结合老师讲的道理,谈自己的看法,或问我的看法。如果一件事情,只有责任和压力,而没有任何的兴趣,那是很难“自主”去做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而好奇”,也就是说人从小就会对万事万物好奇,对知识同样如此。所以,只要我们不去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那么随着年龄的发展,他一定会对知识充满好奇。当知识成为他满足好奇心的东西时,那你还用担心他不爱学习吗?

然而很多父母完全没有这个意识,并且心中对“孩子学习”这件事情充满焦虑。看到别人的孩子会自己孩子不会就开始着急。比如幼儿园就开始要求孩子写字,却不知道孩子的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好,对他们来说握笔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开始学写字,就像我们用不熟悉的左手写字的感觉一样。如果孩子写不好,或者坚持不了,父母就发脾气生气,给孩子不仅造成心理的伤害,而且让孩子对“学习”开始产生阴影和厌烦。结果看似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不知道在把孩子学习的兴趣一步步拿走,为孩子厌学埋下祸根。

很多的父母正在用这种“让孩子提前更好的适应学习”的方式,让孩子远离学习。在这背后真正的问题,是父母自己内心对孩子未来的担心,对孩子身心发育的无知、对自己情绪管控的无力。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养方式,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也是造成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的阻碍。

第一个影响因素:父母不当的互动模式,让孩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首先,这种教养方式明显是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一个人“精神胚胎”的供养,不是靠道理,而是靠感受。而“爱”是精神供养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

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由于天生性格的差别,就会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发展出不同的互动模式。

比如一个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怯懦,虽然可能会乖乖听话照做,但内在被压抑的是委屈、伤心和恐惧。这种负面的情绪,从小到大,越积越多,等到青春期的时候,问题就会集中爆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小学时候优秀懂事的孩子,可能一夜之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记得有一次在我的课程中,在做了关于“归属感”的体验练习后,一个妈妈失声痛哭,原来她12岁的孩子在上个月前突然因为和爸爸的一次争吵就不去上学了,每天在家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而在此之前,这个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她在单位也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家长。事情发生后,她焦虑无助,不敢跟同事说,也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说……这种情况,现在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发生。

而一个性格倔强的孩子,则可能会跟父母顶嘴、出现父母头疼的“叛逆”,这样的孩子他内在力量的发展基本上都用于与父母的对抗上。有的是软对抗,比如磨磨蹭蹭,拖延;还有的则是跟父母出现“权利之争”,你越让我干什么,我就越不干。甚至有一些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报复”的行为。

曾经遇到过一个20岁的女孩,她打扮很另类,染着绿色的头发,身上纹着身,但仔细看起来很有味道。有人问她:“姑娘,纹身不疼吗?”,女孩回答:“疼,但是当我纹身的时候看到我父母痛苦的样子,我就很爽!”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太无情,但却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样的一个家庭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孩子?通常到了去产生“报复行为”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深深伤害过的孩子。

所以没有“爱”和“温度”的教育,造成孩子情感需求的缺失,这是干扰孩子学习一个重要原因。一个被爱滋养的健康孩子,他会有着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把自身发展的精力用于自己感兴趣、追求的事情上。即便这个事情不是那么容易,但他没有外在的这些干扰,所以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第二个影响因素:孩子不相信自己,即便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

批评指责的教育模式,带给孩子的一个很低的自我认知,即低自我价值感。因为没有人会在一次次的批评羞辱后,还会从内心认为“我很好,我是有价值”的。即便这种教养模式能够培养出一个外在看起来很优秀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内心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有价值,并不一定。

不信你去观察一下,或问问你自己,是不是有很多人虽然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很成功、很有能力,但他自己内心深处却是自卑的、不自信的。曾经为中国获得第一个网球世界冠军的李娜,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然而在柴静采访她时,她说:“如果不是法网冠军给我带来的一切,我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柴静说:“你现在给大家的感觉都是很自信、很外向、强烈的感觉”,她说:“其实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所以很即便得了冠军,她也没有享受到冠军的喜悦,而只是不用再埋头躲在更衣室里哭。她不断的去外在追求别人的认可、或者金钱、权利、成功来标榜自己的价值?然而这些却弥补不了那深处的自卑。这种人可能一辈子活在“证明”中。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觉得“我不好,我不行”时,那么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本能的反应可能就会是“放弃”,面对学习同样如此。即便他有那样的能力,他也不会相信自己有。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游戏玩的好孩子,那么聪明,但从不认为自己能把学习学好。因为没有人相信,连他自己也不相信,长期以来的无价值感,只能让他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去寻求价值感。

第三个影响因素:很多看似与学习无关的能力,却影响到学习

其实影响一个孩子学习的因素,除了情感方面未得到滋养和满足产生了干扰外,还有很重要的是其他非学习能力的能力缺失。比如情绪管理能力。在我每年寒暑假带的小天使情商潜能激发营里,总会看到一些很有组织力的孩子,因为情绪问题,阻碍他能力的发挥。这些在我们成人身上也非常多见。

再比如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曾经有一个13岁的女孩来我们这里做沙盘咨询。这个孩子摆出来的沙盘很特别:一个躺在床上的女孩,身边不远处,排着队的是臭虫、蜘蛛(沙具)之类的东西。和女孩交流之后,原来这些臭虫、蜘蛛代表的是在学校里老师、同学带给她的感觉。这说明她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她无力处理,对学样产生抗拒,最终不得不在家休学。

所以,影响一个孩子学习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并不是我们表面上自以为是的“孩子应该好好学习”,他就会好好学习。或者你讲讲道理,他懂了道理就能做到好好学习了。

当我们作为父母,不去深刻地看见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而只是一味的想改变孩子时,要么就是以爱的名义伤害,要么就是无从下手的无力感。这些都不能给到孩子真正的协助,相反可能离你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假设我们看不到这些问题,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你还在一个劲的监督他写作业,拼命报辅导班,那不用说你的钱肯定是白花;或一个孩子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你的打击,只可能让他走向自暴自弃;你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问题所在时候,你就不可能真正协助到他。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不会“对症”,就像他头疼,你却在给他医脚。

其实孩子的问题,除了学习以外,令很多父母头疼的撒谎、叛逆、懒惰、自私等情况,都是一个“果”,而非是“因”。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在“果”上努力,而是要在“因”上下功夫。

最后,请大家再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学习兴趣方面,可以看一下,自己曾经自认为非常正确的做法,是在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在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第二:你觉得你的孩子真的自信吗?注意观察一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内心有力量,而不是“伪自信”,不是在她顺风顺水的时候,而是在她遇到挫折或被拒绝的时候。因为“好”是看不出问题的,真正的问题都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被发现的哦。现在很多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阳光自信,活泼开朗,但却可能内心脆弱。

第三:多维度的去观察你的孩子,排查一下她不想学习背后真正影响她的因素是什么。先放下对孩子学习的焦虑,跟孩子多聊聊天,聊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比如同学、老师,比如困难等,多了解孩子。并看一看孩子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面对冲突、处理冲突等一些能力如何。这些看似对成绩帮助不大的东西,却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最大的干扰。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学期开学有这3个特质的家庭,孩子会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