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羌活这个药,我想起来一件事情。
有一年,一位老师带我去河南商丘一个民间中医那里,这个医生擅长针灸,还会祝由术,并配制了不少用之有效的中药散剂。其中就有三通散,三降散之类的。成分不清楚,据言之,三通散用于全身经络不通,三降散用于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治疗。
我就和这位医生要了一包三通散(一些中药粉碎的细末,三五克左右),加开水冲服了。服了以后,不到五分钟,就感觉全身微微热,并微微出汗,周身舒适,并来月经了。且觉月经顺畅,小腹暖和,觉得特别神奇。
后来老师悄悄和我说,这位医生的三通散里就有羌活。(这里想起孙曼之老师说的——风药有广泛地用途。它能通经络,羌活独活加上川芎。)
1、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用: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清代陈修园在《医学启源》总结羌活功用——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治风湿头痛五也。”
2、羌活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引经药。风寒湿引起的后脑勺痛用羌活。
(我们学习了头痛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葛根,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藁本)
3、羌活与独活
羌活性较升散,祛风发汗之力为强,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独活之性较缓,擅长搜伏风而除湿,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
4、羌活治疗痛经(陈拥*经验)《名医类案》载有李东垣治疗痛经医案一则:“一妇三十岁,临经预先脐腰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二三日,以柴胡钱半,羌活一钱,丁香四分,蝎一个,归身一钱,生地*一钱,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稍热服。”其方中用到羌活。
陈氏临证时,遇顽固性痛经,久治罔效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用羌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如治刘某,女,33岁。痛经10余年,每于经前小腹及腰部疼痛难忍、喜温怕凉,月经量少血块较多,行经后腹痛自失,多年来曾服多种中西药物治有,痛虽减而不除,且停药后又发。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诊为痛经。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羌活10克,全蝎6克,水煎服。每于月经前5日始,连服6剂,经5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痛经乃愈。随访2年未复发。痛经多由冲任瘀滞、脉道不通引起,羌活辛溫通达,具走窜之性,配血药走血分,引诸活血药通行经络,逐瘀破滞。羌活既有通行经脉之功以治本,又具止痛之效以治标,确为治疗痛经之良药。5、羌活治肠鸣久泻效佳(高天辉经验)高氏对脾虚型泄泻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一般可获效。如果疗效不佳尤其伴有肠鸣不减者,则配羌活、白芷各9克,多数病人经服3~7剂后即可见效。久泻以脾虚湿盛为基本病机,《素问·风论》有“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飨泄”的记载。羌活、白芷均属祛风药,风药多燥,脾又喜燥而恶湿,脾宜升则健,故风药能使脾阳升,湿浊运,阳升湿化则脾土健旺,也有助祛湿之功,即《内经》所云“风能胜湿”。(这一点和李东垣用药经验同)
6、著名的方剂羌活胜湿汤里就有羌活。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如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如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者,乃是太阳经之不行也,以羌活胜湿汤主之。(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羌活胜湿汤
主治——头疼身重,肩背疼痛不可回顾,或腰脊重痛,难以转侧,可伴见恶寒,苔白滑,脉濡或兼浮。——风湿在表之痹症。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7、还有一首方,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出自元代王好古的《此事难知》。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此方即可根据各引经药进行加减。
8、羌活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一般慎用。或巧妙配伍使用。
9、孙曼之老师擅长辩证用风药,孙老师的很多病案多用了羌活、独活,剂量大多是3克。
在和余浩老师的对话中。孙老师说:其对风药的启发来源于自己的孩子半岁的时候拉肚子拉了半个月也看不好,参苓白术散,理中汤,都不见效。在这种情况下,受李东垣的《脾胃论》治拉肚子用风药的启发,用羌活、独活、防风,甘草等简单的四五样药,捏一点点,煮一煮,二三调羹勺,喝了以后第二天就不拉了。
《寓意草》中喻嘉言有一个逆流挽舟法,就是“败毒散”治疗泄泻。“败毒散”就是风药,它起的作用就是就是生发,让脾气往上走,一走他就不泻了。
后来又学习了《千金方》,发现风药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同时孙老师分享了阴囊潮湿的治疗。
阴囊潮湿多湿热下注+气虚不能升提+瘀热,大部分和喝酒有关系。一般用二妙散+风药+*芪+解决瘀热的药,如加柴胡解决少阳的瘀热。
10、羌活在眼科方面运用很多。
如《宣明方论》中,眼目门内,列出方剂很多,都伍以羌活,取其通上明目之意。
如石膏羌活散——主治“久患双目不见光明,远年近日内外气障,风昏暗,卷毛倒睫,一切眼疾。”
重明散——“治一切风热,内外障气眼疾”。本方由川羌活、川独活、川芎、射干、仙灵脾、防风、甘草、苍术等药所组成。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