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达肝木之郁解
风药,是指应自然“气化”而生,秉春之气,具有东方风木升生、疏散、透达等功效的一类药物,如升麻、柴胡、桂枝、羌活、防风、葛根、川芎、独活、荆芥、细辛、蔓荆子、薄荷等。《脾胃论》言:“如脉弦者,是风动之证,以风药通之”。张元素发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关于药物“寒热升降、气味厚薄”的理论,同时结合五运六气中“风为木运,肝所主时”机理,提出“药类法象”的理论,进而提出“风升生”的观点。王好古在其所著《汤液本草》中指出:“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
“风药”感天之风气而生,其脏应于肝,故“风药”的作用属性与肝有密切关联。《素问·气交变大论篇》言:“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舒启”,由此可见,肝木的生理功能是“肝木主敷和”,阳舒阴布,生机化荣,气机调畅。肝对气机的调和是一种上升的、运动的形态,如果疏泄失常,人体的气机就会形成郁结停滞。“风药”能够达肝木之郁源于“风药”具有开通郁结的特性。风药禀春生之气,应肝木之性,同气相求,可以顺应肝木曲直升发之特性,促进肝木条达升发。因此,风药的升发作用可以很好地启发肝胆的春升之性,而这正是肝胆功能的根本所在。疏泄气机,升发阳气,助肝胆之用。
疏理剂中适当佐以风药,助肝木调顺,气血畅达,取“木郁达之”“结者散之”之意,增强其疏肝解郁功效。如逍遥散少佐薄荷疏散郁遏,配伍柴胡引经报使,升发诸阳。李东垣遵《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火郁发之”之旨,不可一味苦寒清散,需配伍味薄轻清发散之风药宣发郁火。在运用风药疏肝解郁时,柴胡出现的频率最高。伤寒大家陈慎吾每用桂枝代替逍遥散中之薄荷,谓疏肝之性更佳,盖桂枝为温性风药,更合肝之喜调达舒展之性。痛泻要方主治木虚土乘之泄泻,方中配伍防风,具升散之性,辛散肝郁、香舒脾气,巧用防风,风性胜湿止泻,妙义深刻。景岳之解肝煎中用苏叶芳香舒气、化湿行滞、解肝之围,以治土壅木郁之证。王清任通气散,主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之证,方用柴胡一两、香附一两、川芎五钱。此方柴胡、川芎为典型风药,且用量较大,诚如《四圣心源》所说“清阳上达,七窍空明,……明则善视,空则善听”。
5.10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