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里,有两种药最容易搞混,一个是“正柴胡”,一个是“小柴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把“小柴胡”开发为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对一个没学过中医的人来说,很难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小柴胡”治感冒。
虽然药名只差一个字,但是两个药的成分相差很多,“正柴胡”是: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小柴胡”是:柴胡、*芩、半夏、*参、生姜、甘草、大枣。
“正柴胡”的组方很单纯,是针对感冒的解表药,治疗感冒,特别是风寒感冒发烧的时候,退烧作用很好。如果感冒了,发烧发冷,浑身无汗甚至酸疼,“正柴胡”吃下去,多喝水,睡一觉,出了汗,人会轻松很多。对于着凉引起的,特别是冬天的感冒,效果类似“感冒清热颗粒”,也类似西药里的“布洛芬”效果,作用很单纯。
“小柴胡”就不同了,里面寒热药物并用,有寒的*芩和热的*参,这是张仲景记载在《伤寒论》的名方,针对的是所谓的“少阳证”,这是中医术语,简单说是伤寒之后,表寒入里,位于半表半里的时候,属于“少阳证”,名医用它的效果很好,但这却是一般患者很难把握的,只能从症状上判断,多是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但这组症状很多时候都有,相对复杂,但未必都是“少阳证”,未必都能用“小柴胡”,更别说拿它当作感冒药了,特别是如果本身身体很壮,或者内热很重的时候,含有*参的“小柴胡”就更不合适了。
中医的柴胡系列是经典,日本当初学汉方的时候,对此也非常重视,因为柴胡入肝经,日本甚至出台让肝炎病人将柴胡制剂当作常规治疗药的治疗规则,结果很多人因为过服或者错服柴胡类药物,引起肝脏衰竭,不得已只好停用。
事实上,这不是柴胡制剂,包括“小柴胡汤”的错,而是使用者没有真正理解柴胡治疗的“少阳证”是什么含义,因为“少阳证”比一般的感冒,辩证起来要复杂得多,也未必是由于感冒引起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你没有中医知识,最好别选“小柴胡颗粒”做感冒药,特别是感冒初期的时候,一来,它的解表退热效果远不及“正柴胡”,二来,很难把握用药时机。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友情提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