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柴胡桂枝汤治疗术后发热一例
医院泌尿外科唐荣志
患者女,40岁,于年10月23日行“腹腔镜下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6℃,伴有精神疲倦,头晕,口干口苦,恶心欲呕,恶风汗出,无咽喉疼痛,无鼻塞流涕,无胸闷咳嗽。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查看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弦。胸腹部CT提示:双下肺少许炎症,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并双下肺膨胀不全,右肾周术后血肿。血常规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85%,降钙素正常。辨为少阳太阳合病,予柴胡桂枝汤:
北柴胡20g*芩15g法夏10g
*参15g桂枝10g白芍10g
生姜5g大枣10g甘草10g
以上加水ml,煎至ml,每日一剂,共二剂。
服一剂后精神明显好转,发热减退,但仍有低热,体温38~38.5oC,能进食,仍有口干口苦,效不更方,二剂后诸症悉除。
(图片来源:华医世界)
辩证思路:本案患者因全麻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有“头晕,口干口苦,恶心欲呕,恶风有汗”等症状,此为外邪由太阳之表入少阳之半表半里,属太阳少阳合病,临证过程中想起恩师赖海标教授经常提及《伤寒论》条的一句话:“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因此首先想到的是选择小柴胡汤,再思患者有恶风汗出等表证,此属太阳表邪未解,应合用桂枝汤,故选用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原方组成及煎服法:桂枝(去皮)、*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经典原文及解析:柴胡桂枝汤是主治太阳少阳合病的经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条,原文指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在上述条文中,“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外证未去”当属桂枝汤主治,而“微呕,心下支结”当属小柴胡汤主治。另外,以方测证,本方证还当见有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阳证。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可以认为本方实质为小柴胡汤方证基础上合并出现了桂枝汤方证。由于该方以柴胡、桂枝为君,因此柴胡证、桂枝证的准确识别尤为关键。吉益东洞指出,“桂枝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另外,《伤寒论》中桂枝汤指征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因此,可以认为在上述小柴胡汤方证基础上再出现气上冲逆,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等症状,则为柴胡桂枝汤方证的典型指征。
另外,也可认为本方实质为“桂枝体质”的患者得了小柴胡汤证。*煌教授报告的“桂枝体质”对该方方证的判别大有裨益,认为该体质类型特征为:“大多体质柔弱、形体消瘦者为多,肤白而缺乏红光,湿润而憔悴,腹部平,腹肌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如同纸糊灯笼状。其人脉浮易得,脉缓或有结代。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苔多薄白。其人常常易于惊恐、动悸、失眠、多梦,易于出汗、自觉发热而又恶风,对寒冷敏感,对疼痛敏感,常表现出关节痛、头痛、腹痛或少腹拘急,并易有脱发、昏眩、失血、咳喘等。这种体质与《金匮要略》‘失精家’相似”。
温馨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