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伤寒论》的原序文字极美,极富感染力。即使不是中医人,也都能读懂,且都能从中受益。
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为什么?不但因为仲景的医术高明,仲景传承下来的《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齐全,能治大病重病急症和疑难杂症,更因为仲景有着大医的情怀,仲景有着极高的慈悲心和仁爱心,怜悯世人遭受着疾病的折磨。
于中医人而言,仲景是我们的榜样。我认为,仲景的《伤寒论》序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都内涵着极高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我辈医德修养的楷模。
于大众而言,仲景的《伤寒论》序也是我们重视养生,并维持健康的脑后金针。今时,太多的人罹患了慢性疾病,太多的人不知道养生,结果把大好健康和至贵至重的生命轻易委付给医生,而医生自己患病尚且无力治愈呢!
再以新冠疫情为例,仲景传承下来的药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最实效的是清肺排毒汤,这是一个组合方,以经方为主,其中包括了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麻黄汤、大青龙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经方。可以说,若没有仲景,我们国人在新冠疫情中将与西方一样面临灾难。荣幸的是,经方一出,国内几乎不再有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经方的魅力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每个人都当扪心自问,自己有多久没有重视健康了?定期体检就是重视健康吗?不是!那是自欺欺人。体检只能告诉我们健康的边界而已。依赖体检来维持健康,无异于与虎谋皮,根本就是掩耳盗铃而已。
今时人人重视免得钱财,人人在名利场中奔波,却忘记了健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失去了健康,一切都将归零。
表面上看,大众非常重视健康。比如,年非典时期哄抢板蓝根、加碘食盐;新冠疫情爆发时又哄抢口罩、双黄连。这反映了大众对于健康的重视是畸形的,希望依赖药物或医疗器具来维持健康,却不知道,健康是内求的。
盲目依赖医学是外求,医学真的能让我们健康起来吗?事实证明,根本不能。试看新冠肺炎康复后却有大量的后遗症,试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居然需要终生服药,试看多少癌症患者最终不免于死亡……依赖医学的结果往往是所求不得。这类似于病急乱投医,虽然是人的本能使然,却暴露了人们对于养生以及对于中医理念的忽视。
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不妨试试《伤寒论》的原序。在序言的开篇,仲景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我们知道,扁鹊的医术极高,扁鹊某次路经齐国,被齐恒侯召见。期间扁鹊多次劝说齐恒侯内患疾病,不治会成绝症,奈何齐恒侯不听。待到扁鹊走后,齐恒侯病重不治而亡。
后来扁鹊过虢国,闻虢太子暴厥而死,觉得可疑,入宫后,查看太子“尸体”,“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断为“尸厥”证,经药、针、熨并用,太子苏醒。世人认为扁鹊能生死人而肉白骨,称为神医。
想象着扁鹊高明的医术,仲景仿佛找到了知己。我读仲景的话,想见扁鹊当年治病的神采,亦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中无限向往之。
我临床以经方为主,临床之余每每会翻看《伤寒论》。每每翻到第一页,就想再读读仲景的序言,即觉心中欣喜,其文字如洪钟大吕,字字敲击着我的心灵。这让我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听到菩提师祖讲到“道”的妙处,便抓耳挠腮,喜不自胜。
仲景接着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仲景所谴责的,是当时的人们,那时人们不肯重视中医,不知道中医的好处。今时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今时的人们仍然不重视中医。
学习中医有什么好处?仲景明确地说,学习中医好处多多,可以行孝,可以助人,可以利己。我常跟年轻弟子们说,你们学成医术后不要担心找不至对象。你们可是香饽饽,因为你能让你的对象一家三代健康,上可以让对象的父母健康,下可以让你们的孩子健康,中可以让你的对象健康。试问,真要有了过硬的医术,还愁没有对象吗?
我常在微博里说,人人都要学习一些中医理念。为什么?不是为了给自己治病,而是可以不被庸医所害。因为你懂得一些中医理念之后,一方面,最起码能鉴别出医生医术的高低,不至于被一些江湖骗子蒙骗;另一方面,知道应该选择何处治疗措施,而不至于被盲目过度治疗,甚至错误治疗。
仲景说,那时的人不仅不好好学习中医,反而“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读到这段话,我感觉医圣就站在我的面前,对我耳提面命,督促我努力进取。
人人都希望出人头地,但条件是要拥有健康。试想,一个失去了健康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有名利富贵,又有什么意义呢?今时所见,不少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不遗余力,各种熬夜,各种辛苦,各种消耗,各种折腾,表面上看身体尚且健康,似乎还能奋斗几年。却不知,中气已损,正气将惫。以有限的生命去搏取无限有富贵,真的有意义吗?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买命”,真要如此,岂不悲哉!仲景的教诲,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都认真接受,虚心听取,并且,立即改下。
否则,“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
仲景发出了那个时代关于养生的最强音!今时虽然去仲景已近两千年,但世事与人事却也差不多正在重复着仲景时的情景。
面对如今高发的多种慢性疾病,很多人相信医疗,认为现代科学很高明,现代医学一定可以帮助我恢复健康。却不见媒体上报道,多少名人因患癌症而去世,多少大人物患某种疾病正在忍受着疾病的痛苦,现代医疗却束手无策。以新冠肺炎为例,世界上因为感染新冠病毒死了两百多万人,现代医学在哪里?为什么救不了他们的命?!
仲景告诉我们,与其等患病后再依赖医学,何如在未病之前就重视养生?!要想健康,就要内求。自己努力、好好养生、修心正心,这是内求。内求是治本。依赖药物、手术等医疗手段,这是外求。外求是治标。医疗再如何高明,亦不过是治标而已。
仲景无奈地叹息:“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今时之人难道不是如此吗?驰名逐利,自认为活的清醒明白,却不知忽弃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地活着,这难道不是稀里糊涂吗?一旦患病,到处求医,盲目用药,最终疾病转重,陷入不治,白白地浪费了大好人生。正如仲景所说的:“蒙蒙昧昧,蠢若游魂”,这样的描述真的很贴切。有人说:可怜的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有道理。
我常想,仲景最高明的不仅仅是他的医术,更是他的济世之心。在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不是死于战祸,就是死于疾病与饥饿。仲景在序言中如是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根据气象学研究,仲景时代正是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并且爆发了寒疫。寒疫是一种疫病,导致了极高的致死率。
在瘟疫面前,生命很脆弱。仲景对于家族的凋零非常痛心,由此而发愤著述《伤寒杂病论》,成就了中医史上最伟大的经典之一。仲景是如何著述的呢?仲景自述:“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一方面,仲景有仁爱心,有慈悲心,这是医德高尚;另一方面,仲景有高超的医术,有六经辨证理念,有二百多个经方,这是医术高明。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仲景就写就了《伤寒杂病论》。从此,此书成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
我读仲景的序言,我的体会是,一个人活着,要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利他。只有利他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仲景是如何说的,也是如何做的。
我向往仲景,不但学习他的医术,更学习他的精神。我相信,只要我愿意遵照仲景的话去做,我就能得到医圣的加持,我的中医素养就能提升。感恩仲景,感恩往圣先贤,感恩中医,作为晚辈中医人,我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中医,多多实践中医,努力传播中医,身体力行中医,争取早日进入仲景之门。(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