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舒肝解郁之逍遥散
第1节柴胡汤谱系之舒肝解郁概述
我们来上课,今天上课可能就从头到尾都不用动到课本,我们就讲义上面来看一看。
我们今天就来开始看看中国历代方剂的演变史中创出的一些柴胡剂。其实说柴胡剂也是未必啦,大约就是啊中国,我不知道我们,治疗肝脏的药,药方是蛮多的。那我们今天跟下一次上课,要介绍的肝脏的药方,其实并不会全搬的,概括所有的治肝的药。
比如说肝炎的药啦,*疸的药啦,肝脏的毒素什么的药啦。这些我们都不会讲到。因为我们这一次是因为教了柴胡汤,所以要处理的是比较是中国中医史上面所谓柴胡汤的谱系。
柴胡汤的谱系的话,就是比较关系到所谓舒肝解郁的方子,或者是比较关系到少阳区块的方子,那我们在这里特别做一个专题哦,花两次上课来处理一下哦,处理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的方剂之中,三万个方里面占到八千首方的,占着很巨大的范围。
那像这样的巨大的范围,我自认为,如果我们要教很多很多个方子,然后同时要把这些方子都记得,然后,还要记得每一个方子它的脉是怎么样,症是怎么样,那比一本《伤寒论》还要多了吧,所以大概不可能这样教。
所以我这边呢,大概就是带同学看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子,我们去认识这个方子的特征是怎么样,那知道这个方子看看它的的架构怎么做的。
那同学以后如果自己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一些类似的方剂,就是疏肝解郁啊,疏肝调理的方剂,你会认得出,它这个方子在做什么,我想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原理原则,如果能够用两次上课的时间来分享给同学,这样也不错。
那今天的话,我们先看一些历史的,所谓的历史名方,那下一次呢我们会看傅青主跟陈士铎的方。要说同样的柴胡剂哦,傅青主那一派的人用柴胡剂就会用得比较特别。
就是这个舒肝解郁的药,它怎么样调节调节,这个就是专门可以变成治疗这个容易生气的;如果这个方子怎么调,这个方就可以治疗人手痛脚痛;然后怎么调就可以治疗人他胆子小;怎么样调它可以治疗人一吃完饭就要拉肚子。
就是那种很多很多,就在,就在同一个框架里边哦,这个阴药阳药的加减之间会有一些变化,那这些变化的方法,我们下礼拜介绍了以后哦,我想同学读过以后就会变成说,当你在处理一些柴胡剂的时候,会变成可以很轻松的自己做加减,就好比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高难度的技巧。
第2节时方与经方的辨证
就好比说,虽然说陈士铎的书里面有一个解怒汤,就是生完气以后怎么样解怒,那有一个特别的方。那实际上我们在用的时候可能逍遥散加一点白芍,加一点荆芥就用了,就效果也差不多,就是你知道那个大概的结构之后哦,差不多差不多的方剂要怎么调整,那大概我们自己可以拿捏,这样就好了。
那当然,当然这个是我们,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处理的东西比较是时方的议题哦,那时方的议题的话就会比较难抓辨证点,这正是处理时方的一个难的地方。当然,我觉得处理,拿傅青主的书来讲还是比较舒服,因为傅青主的书,到底辨证点比较清楚。
就是即使它是时方,它,比如说陈士铎的书,它会说,啊,就是什么牙痛的时候,如果张开嘴巴比较,吹到风比较痛那是哪一种;然后闭起嘴巴比较痛是哪一种,对不对?它到底有一些可以参考的辩证点。
但是,我们接下来比如说讲义72页,我们要开始处理的这个逍遥散,它其实就可以说是一个辨证点很难抓的方子。那我个人以为,辨证点难抓的方子,我就让它难抓算了,我们在读它就是读一个道理,代表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则就好。
因为我们这个课程,到底是经方的课程,而跟同学这样相处,差不多有一年了啊。那现在看这个课程差不多一年了,我开始在观察的,观察同学之中发现到一件事情,就是有些同学进步得特别快,有些同学不一定有明显的进步。
而我,我发现到进步得特别快的同学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他在学方剂的时候,尤其是学经方的时候,不太想,就是他就是抓主证,开药,抓主证,开药。在这个过程之中哦,其实,经方的系统是在抓主证、开药这个事情里面是进步的最快的。
相反的,如果你在经方的世界里面,要去想说,啊这个人这个病,他到底是肝血虚呢,还是什么脾阴实什么有的没的,就是讲的那些五脏六腑的病机,反而会让经方的学习变慢。
所以我想张仲景他的这个教材的设计来讲,它基本上就是容许我们不要做太深的思考,然后去实践它。那实践久了之后呢,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个潜意识的逻辑,然后变成开药可以凭直觉。我认为同学如果是只以抓主证这件事情来学习的话,大概两三年之内就会渐渐能够进入凭直觉开药的这个地步。
那一旦进入凭直觉开药的时候,那个时候,你道理再去后设,再去想都可以。那就好比说,经方学到今天,有的时候,张仲景没有的方,你大概,就好比说遇到有人心脏衰竭,就真武汤加葶苈子就开下去就好了,大概就是,就是这种想都不要想就开出。比如说什么湿疹,湿疹在哪里,哦,湿疹在这里,好,马上小柴汤,小柴加茯苓嘛之类的。
就是有些东西好像日子久了,没有人教,我们也,我们也会自然的会。但是这个自然的会这件事情哦,不能够勉强,就是你,我们就读条文,去实践已经有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那个抓主证的技术会大概变成直觉的技术。
就像是最近好像有不止一位同学哦,他刚好是,同学好像是看到那个,我的讲义上面有收录,也就是郝万山教授在教这个方剂,在这个柴胡汤的讲义里面,郝万山教授他在谈到刘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他讲说:
哦三个病人,不同的病人来,讲哪几句话,刘渡舟教授就说,啊柴胡桂枝干姜汤,然后一个说主证就开,一个说病机就开,又怎么样就开。他就说,你看哦,就是基本上就是,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个方的原理原则的话,就会这么快就可以开出药方来。
那当郝万山教授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其实会有一种想法,就是刘渡舟教授这种沉浸在伤寒方里面超过30年的人,他很可能看到的病人,随便扯两句话,他根本用直觉就先把药开出去了,那至于说他是不是什么肝虚啊,什么胃燥啊,脾冷啊,这个其实理论都可以后设。
就是实际上临床的经验是后设的,甚至这个后设的理论是不是正确都不是那么要紧。我的意思是说,好比说,美国倪海厦先生开药,也能够把很多人治好嘛,可是他开药之后说的那套道理,是很少有人听得懂的。
就是他为什么开药的那个为什么,他最好不要事后再掰,因为通常掰了之后都没有什么道理,但是,他有那个治病的能力,这一点比较要紧。所以医理,在《伤寒论》的世界,可以不懂。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你可以没有医理,但是可以有医术。
就像是一个水电工会修水管,他可能没有懂得水管这个东西什么塑胶的材质什么这些道理,他可能不懂,但他可以把水管修好。就是中医这个东西,在中国是一门技术,那技术,要把技术学好,就有把技术学好的一个原则。
那就像可能有很多人,他是会烧菜的,他会知道,这个东西可能烧过头不好吃,这个肉啊,烧的太够久就会太硬,对不对?烧太久就柴掉了,对不对?但是他可能不一定需要去理解这个经过多少的温度这个肉类的蛋白质会怎么变化,因为知道这个道理反而不一定会烧菜。
就像我们在健康教学课本读说,蛋白质超过五十五度,就会变成固体,对不对?你拿五十五度的水去烧火锅试试看,这猪肉能涮熟吗?
就是所谓的道理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实践,就是实际上在操作的是另外一套东西,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就是,也就是我,我要说的是,伤寒学派,能够在临床上面,变得很强很强,主要就是照条文开药,然后,开得越久,直觉越强。
就是它自己内部的那个逻辑越强,然后你的医术会越来越进步。但是呢,相反的,伤寒学派之外的中医的流派,也就是我们说的后世方派,或者说时方派,那就会牵涉到所谓的道理,那一旦牵涉到道理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点让人头大的。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会讲到一些时方,就是我们还是会提到一些医理,但是,我个人的想法是,伤寒学派的学生啊,我们在学的时候,比较能够让我们在最短期之内,得到医术的方法是抓主证,而不是去思考那些医理。所以,但愿,我以及各位同学,我们都活在很低智商的世界里,那这样子比较能够,比较容易进步一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