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中粳米的作用,按照经典理解,是“毒药祛邪,五谷为养”的具体运用,可以护胃养胃。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会长姜宗瑞老师从生活出发,观察烧水壶用久会生“水锈”,而做饭的锅从来不生“水锈”,由此想到白虎汤中的石膏、粳米,石膏本身微溶于水,用粳米汤煎药可以促进石膏吸收利用,可谓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
白虎汤中粳米的作用
文/姜宗瑞
白虎汤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大渴、大烦、大热、脉洪大被称为白虎汤的“四大证”,是经方派和时方派均善用的方剂。
自吉益东洞和张锡纯提倡石膏生用、大剂量应用以来,更是被现代临床医家广泛采用。
方中粳米的意义,柯琴是这样解释的:
“石膏辛寒,辛能解肌,寒能胜胃火,辛能走外,寒能沉内,此味两善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若以泻火,稼穑做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
《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释白虎汤的方义:
“石膏辛甘在寒清热,知母辛苦寒滑而润,二药同用,可清阳明独盛之热,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并可免寒凉药剂伤胃之弊。”
这种解释显然取于柯氏。这正是《内经》“毒药祛邪,五谷为养”的具体应用。
初本无心再做标新立异的解说,但生活中的平常事,诱发了我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农村饮水问题尚未解决,仍饮用浅井水,味苦涩。因水中多含钙镁等矿物质,烧水的铝壶数月便结一层厚厚的“水锈”,主要是水中的钙离子因加热而形成的钙盐。
一次,烧水的壶漏了,只能用做饭的铝锅烧水,半月的时间,锅内也也结了一层“水锈”,后购得了新壶,再次用烧水的锅煮稀饭,不料饭熟之后“水锈”全都混饭中了,不能吃了。
因悟谷米(做饭用的小米,白虎汤用粳米,同类)可使“水锈”溶解,难怪烧水的壶用久了生“水锈”,而做饭的锅从来不生“水锈”。
由此,想到了白虎汤中的石膏、粳米,石膏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微溶于水,若不用粳米汤煎药,石膏难以被吸收利用。
这么说,粳米不仅仅是护胃,养胃,还有促进石膏吸收利用的作用,是白虎汤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关于白虎汤的加减,《伤寒论》有白虎加人参汤,《金匮要略》有白虎加桂枝汤,《活人书》有白虎加苍术汤,后世更有白虎合五苓散及白虎汤合小柴胡汤的应用,均是石膏与粳米联用。
只有《方脉正宗》于白虎汤去粳米加竹叶芍药,治胃家实热,消渴善饥,或嘈杂或齿痛,这种加减法不可取。无粳米则石膏难溶,从症候讲,其所举诸证,与粳米何妨?
经方虽产生于两千年前,却能暗合科学道理,绝非后世师心自用,任意取舍者所能及。
I版权声明
本文摘录自《经方杂谈·增订版》,学苑出版社出版,作者/姜宗瑞,版权归权利人所有。编辑/百会,文中标题为编辑所加。
本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