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作家崔道斌回眸官山散文 [复制链接]

1#

回眸官山

文/崔道斌

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今生与官山的相遇,是不是曾经了前世的千百次的回首。

来到保康县城背后的官山,突然在访山问茶室门前看到一幅特有诗意的对联:“舀来泉水煮香茗,铺开青山作画卷”,这幅对联一下子勾起了官山留存在我儿时脑海中的印记与回忆。

我对官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拐枣岭就在官山背后,距离官山仅一道山梁相隔,步行也就四五公里之地。

在我很小的时候,大约六七岁到十二三岁吧。那些年,我曾多次在官山里往来穿行。曾经跟随爷爷在官山里挖过药草,曾经尾追父亲在官山中打过猎物,曾经与邻家兄弟在官山上捡过板栗,曾经在寒暑假期随同妈妈和姐姐一起,在官山茶园或除草或采茶为自已挣过学费。

我的少年时代,正是七十年代中期,广大农村都还处于大集体劳作时期,家家户户靠挣工分吃口粮,人们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大人小孩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像现在的小孩子穿金戴银,在糖水中长大。

记忆里的官山,可是一座绿色的宝库。小时候,官山是我们兄弟姐妹的乐园,我们伸脚就跑进了官山的密林中,采野果,打山货,挖药草,用我们幼小的双手,在清苦的岁月里,为贫困的家庭平添一份意外欣喜和收获。

官山的茂密林海里有很多中药草,小时候,我经常跟随爷爷钻进官山挖药草。那天,阳光正暖,我和爷爷出发了。从我家拐枣岭到官山,三四十分钟的脚力,一会儿就到了。

官山里药草可真多。你看,那是苍术。爷爷虽不是医生,但认识很多中药草,我的脑海里装着的中药草知识,都是小时候跟随爷爷挖药草时,爷爷教给我的。爷爷说,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平卧或斜升,不定根。茎直立,高可达厘米,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基部叶花期脱落;中下部茎叶几无柄,圆形、倒卵形、偏斜卵形、卵形或椭圆形,中部以上或仅上部茎叶不分裂,倒长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全部叶硬纸质,两面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边缘有针刺状缘毛或三角形刺齿或重刺齿。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总苞钟状,苞叶针刺状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花白色,瘦果倒卵圆状,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白色长直毛,冠毛刚毛褐色或污白色,6-10月开花结果。

苍术喜凉爽气候,野生于低山阴坡疏林边、灌木丛及草丛中。它的生活力很强,荒山、坡地、瘦地都可生长。苍术根状茎入药,为润脾药,性味苦温辛烈,有燥湿、健脾、化浊、明目、止痛之效。

我和爷爷在官山采得最多的药草就是苍术。我们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小时候胸前都会挂一个苍术,就像现在的小孩子佩戴金银吊坠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小时候胸前挂苍术不是为了装饰或显摆,而是为了祛湿散寒避瘟。

我和爷爷每次进官山采药,都会收获满满。爷爷的大背篓,我的小背篓,装的都是中药草。有苍术、人参、桔梗、黄姜、赤芍、柴胡、黄芩、百合等数十种。记忆犹深的除了苍术,再就是百合和黄姜。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中药草,都可以充饥。

百合,在我看来,是众多药草之中的美娇娘,有的开白色的花,有的开粉色的花,秋风吹之,妙曼如舞,婀娜多姿。时珍曰: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弘景曰:百合,近道处处有之,根如葫蒜,人亦蒸煮食之。小时候,我们时常把挖采来的百合,放在火里烧着吃,其味如饴,食之难忘。

黄姜,又被称为穿地龙。它的块茎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也有化工价值。经过提炼之后,从黄姜中提炼皂素以及其他的医药和化工用品,是我们使用的激素类的药物中必不缺少的成分,可用于多种药物。小时候,我们把黄姜叫做葫芦根。我们经常把挖来的葫芦根,用白水煮熟了吃,有点苦苦的味道,既耐嚼,又果腹,在儿时那个饥饿的年代,能时常吃到葫芦根,也是不错的享受。

所谓官山,其实原名叫东山。清咸丰三年(年),因县城历遭山洪威胁,知县林让昆决心根治,遂由县衙拿出银两买下东山,迁出棚户山民,退耕还林,建立官林进行管护,并改东山为官山。官山是我国古代有官方记载的环境治理最早的案例,以官林进行生态保护是独一无二的。

官山山场面积有0多亩,野生动物达30余种。冬天飘雪的季节,也是农闲赶山的好时节。那天,又下雪了,之前已经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到处银装素裹,雪深及膝。父亲邀约三五个老哥们,叫上阿黄黑子两只猎狗就向官山开拔。等父亲走远了,我悄悄跟了上来。因为我是家里的独子,像打猎赶山这种危险活儿,妈妈是万万不能让我入伍的。

嘿嘿,那次我留了个心眼,不是不让我参加嘛,好啊,我就暗中盯梢跟踪,一不留意,我就赶上了打猎赶山队伍的步伐,待父亲发现了我,已经快到官山。父亲只好叮嘱我紧跟在他的身后,不得擅自行动。

官山整个走势,就是两坡两岭夹一沟,海拔1余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林深树茂,空气温润,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那天,我和父亲的打猎赶山队,运气出奇的好。一进入官山,就发现了野猪的踪迹。只见一串串猪脚迹向林海深处延伸,我们顺着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追踪,一会儿就撵上了两大三小五头的野猪家族。

大家屏神静气,父亲喝住两狗,悄声对打猎队进行了布防定位,分兵把守,包抄合围,约定开枪时间与暗号。我的父亲曾经在河南当兵十余年,当年差点开赴朝鲜战场,是公认的神枪手,对于打猎赶山这种事儿,在我父亲眼里几乎就是小儿科。

当年,喜欢玩枪打猎的人,使用的都是火药枪,也就是土铳。看见大家按方位站定,父亲手一招,大家抬枪瞄准;父亲发一声喊,大家土铳齐发。我双手捂着耳朵躲藏在父亲的身后,只听“嗵—!嗵—!嗵—!”一排枪声轰响,一头黝黑的大野猪应声倒地,一只黑白相间的小野猪也中弹在雪地上乱蹦乱叫,两只猎狗箭一般冲上前,对负隅顽抗的猎物进行最后的嘶咬。另外一大两小三头野猪仓皇逃窜……清理战场,原来猪妈妈带着两只小猪佩奇逃跑了。

山中打猎,是极贫年代男人们原始欲望的野性喷张,也是和平时代男人们骨子里英雄浩气的自然抒发。长大后,我家两杆土铳都上交了。政府禁枪禁猎,管控甚严。我觉得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维护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多过去几乎被赶杀殆尽的野生动物,又出现在大山密林里,有的还在农家房前屋后自由自在活动与觅食,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野趣与美景。

一场雨,一篓茶,一顶斗笠一幅画;一回头,一朵花,一首山歌飘天涯。小时候,我经常在假期随同妈妈、姐姐到官山采茶。

官山有茶,由来已久。官山茶场的场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年县里就在官山建了茶场。建场以来,坚持按生态、有机标准种植管理,始终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放养牛、羊、鸡,坚持人工除草,追施有机肥,保持茶园有机生态平衡。

官山之上,绿树华盖,层峦叠嶂,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有机质,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这里出产的茶叶具有“色泽绿、高栗香、汤色亮、耐冲泡”等特质。尤其茶叶中锶量每千克高达百分之三十四点三三毫克,全国之最。年获湖北省第一家欧盟有机认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得大奖,产品出口欧盟多个国家。

今日之官山,已不同于往日之官山。二十四节气之大雪那天,官山之上,艳阳高照,白云朵朵,碧空如洗,大雪之日就连一点雪花的影子都没有。我和余正安、宋进潮两位老友邀约来到官山,见到了已经在官山之中精耕细作、苦心经营5年之久的官山世外茶源总经理秦晓丽女士。秦晓丽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虽已年届花甲,但仍然蕙质兰心,风韵犹存,骨子里似乎蕴涵着一种文化人的书卷气,与之交谈,思维敏捷,吐字如兰,初次见面,就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且自信的女人,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魅力,永远底气十足。秦晓丽告诉我们,她已经把官山当成了自已的家。她所经营的官山世外茶源,融茶叶生产、茶旅开发、茶文化交流、度假养生、景区规划设计开发与一体。现已建成新型茶叶生产车间、云畔度假客栈、醉云农家乐、逸云酒吧、淘气吧(儿童森林乐园、陶艺玩泥吧)、漫云书屋、茶艺室。目前,官山世外茶源已经成为醉情山水的文人墨客、寻幽休闲的红尘男女们的诗意栖息之地。着眼于长远发展,秦晓丽正在和她的文化创意团队,积极申报、倾力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生态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研学基地。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是秦晓丽配以自拍官山美景图片,发在朋友圈的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秦晓丽说,官山四季皆美,她已经把爱恋洒满官山。

如今的官山,已经被秦晓丽以一种文化人的审美视角与眼光,打造成了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世外桃源。漫步其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岩一石,无论是石刻雕塑,还是亭台楼榭,或依山就势,或返璞归真,或古朴典雅,或新颖新潮,每一处都别出心裁,每一处都匠心独运,每一处都被装点得充满了文化气息与氛围。这里有陋室,可秦晓丽却冠之以“陋室有典藏,谈笑有茶香”,让人耳目一新;这里有斑驳的老墙,秦晓丽却让它焕发了新生命,“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跃然墙上,顿成惊鸿靓影,让人思绪飞扬。

官山,已烙印在我的心底,镌刻在我的脑海。这里是一处耕植心梦之所,这里是一处安然若素之地。在这里,温一壶清茶,煮一壶美酒,持一缕诗心,等一群同道中人,共赴高山流水,畅聊百味人生,岂不快哉,岂不乐哉,岂不美哉,岂不妙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