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小柴胡汤的配伍解释中医的用药如用兵 [复制链接]

1#

中医从古至今都有“用药如用兵”一说,此说起源还是几百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中医用药的方法的硧与用兵打仗有几分相似之处。

中医比之于用兵打仗,最形象的末过于敌我双方如同人身体里存在的正邪,黄帝内经将正邪贯穿全书,除了阴阳平衡就是正邪相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内始终存在着正邪两方面,病了就是邪气暂时胜了。这很像战斗中的敌方,无论从武器上还是人数上都胜过我方。如果任由敌强我弱的状况发展下去,我方城池被侵占只是迟早的事。

用兵打仗讲究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彈药可以维持多久?粮草是否充分?我方劣势是什么?敌方的优势又是什么?会采取什么阵法?我方又该如何应变?这与用药完全理同,有时药量不够,抗邪如隔靴搔痒没有一点效果。身体里弹药粮草不够就无法御敌就抗不住邪气。

用小柴胡汤来形容用药如用兵再形象不过,小柴胡汤的正邪(敌我)抗争位置,已从城墙外围转入城墙上,敌方较我方更显强大,已突破外线即将攻入城内,这个位置就是身体的半表半里,也即三焦。邪气过于强大,已突破皮肤肌肉层,但还没有完全攻入城里。小柴胡汤药味组成很简单,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生姜,炙甘草,红枣。小柴胡汤是和解剂,专治半表半里。敌我双方已经打到这个份上,消耗都很大,谁能更胜一筹,关键看人口的数量及弾药的多少。人体里的弾药就是津液,津液是人体新陈代谢必备的物质,现在人们习惯叫它营养物质。邪气之所以能够突破外围防线,原因就是人体津液虚了,弹药不足了。所以小柴胡汤里有几味生津液的药,人参是生津主药。现代人提到人参,都认为它是补气药,其实在更早的古代不是这么理解人参的,人参是通过生津才起到补气的作用。陈修远称“小柴胡汤妙就妙在人参”,可谓是深度的理解了人参也理解了小柴胡汤。当然,光生津还不够,还得増强脾胃的功能,因为脾胃为生化津液之源头。红枣生姜炙甘草就是用来增强脾胃功能的,双管齐下,人体津液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充,那么抗击外敌就有了资本。为了给生津液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所以又加了半夏,半夏的作用是下气祛痰,痰湿困脾则脾弱,脾的运化功能就受到限制。只有把湿和痰去了,脾胃才能更好的工作,生更多的津液。柴胡是干什么的呢?正邪在半表半里抗争,在身体上就会导致半表半里的郁热,而半表半里是肝经主管的范围,显然这是伤到肝胆了,肝胆要疏泻,有热了还要清热。肝胆在《内经》里有将军一称,将军都头脑发热了,那还了得。所以要清热疏泻,柴胡就是专门用来清肝热疏泻肝经的。为了增强肝经的疏泻功能,所以又辅助加了黄芩,黄芩与胆皆为黄色,性苦,与胆汁同气相求,加入黄芩,不仅辅佐柴胡清肝热,同时也增加了胆汁,使胆汁进入肠道,更多的参加到消化系统中去。

津液增加了,道路疏通了,所以敌人被赶跑了。看到我方不断有弹药人口的充,敌人也感觉到胜利无望,挟着尾巴逃跑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