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案分析 [复制链接]

1#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胃脘部胀满,胃痛,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西医常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认为其病证以脾胃虚弱为本,邪气致病为标,如果对其放任不管,不仅日久进一步损伤脾胃,更影响气血生成而影响全身的营养供应。疾病早期通过系统的辨证论治,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医案举隅:

于某,男,52岁,年8月28日来诊。上腹部无明显诱因隐痛月余,胃纳不馨,脘腹胀满,时欲呕。

医院胃镜检查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

HP检查:阴性。

来诊时面色微黄,语声低微无力,大便溏,日二至三次。

舌淡苔厚腻微黄,脉细滑。

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葛根、黄芪、当归、泽泻、黄连、白芍、生姜、大枣

年9月4日复诊。

饮食大增,自觉气力有所恢复,大便次数减少,仍便溏。

减羌活、独活风药以防耗散太过,增补益固涩之品以期标本兼治。

年9月11日三诊时,疾病基本痊愈。

嘱其以成药四君子丸时时服用以巩固疗效。

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胃痛,痞满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病机:脾胃气虚,湿热蕴结

患者病机可概括为脾胃气虚,湿热郁阻,湿重于热,以致气血不足,阳气不升。故治法当以健脾升阳,清热祛湿,补气生血。大便不调症状的发生,非独缘于脾胃气虚,亦有清阳不升之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胃气机健运、升降如常是肠道泌别清浊、传化糟粕的关键。也就是说脾胃气机的升降,对于人体吸收营养,排泄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乃遣升阳益胃汤,加重黄芪剂量酌增当归以合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之意,加重黄芪用量之后,补益之力增,而升提之力不足,故增风药葛根以助升阳之力。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肺之脾胃虚》,书中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升阳益胃汤。”其病机可归结为脾胃气虚,运化失职而生痰湿,痰湿内蕴化热,同时气虚失运加之湿热阻滞从而导致阳气不升。脾胃气虚而出现典型的倦怠嗜卧,纳呆便溏,食不消化等症状;湿热内蕴则症见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兼见洒淅恶寒,惨惨不乐,则缘于阳气不升。

基于此,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创制了益气升阳、清热祛湿的升阳益胃汤,全方以补中有通,温清并用,升降相因为特点,对于以脾胃气虚,湿热内蕴,阳气不升为病机的脾胃病治疗效果显著。升阳益胃汤全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柴胡、羌活、独活、防风、黄芪、泽泻、黄连、白芍、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黄芪为君药,功擅健脾益胃升举阳气;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化痰祛湿;黄连清热燥湿,泽泻清热利湿,导湿热下行。全方合用,对于临床常见的胃脘部胀满,胃痛,消化不良以脾虚湿阻见证者具有确切疗效。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千人千方,如果您出现了上述症状,医院进行系统的诊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